小绿难成长(陈茂雄)
小选区选举的灵魂在于桩脚,单一选区两票制不利于小党,尤其是绿色小党成员由政治信仰转为利益分赃,更难成长
小选区选战的灵魂在于桩脚,选区越小,桩脚的影响力越明显,像村里长的选战,政治意识完全起不了作用,政党也无用武之地,只有在地方经营的人才有空间。以前的立委选举属多席次,选区较大,小党还有挥洒的空间,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之后,除非两大党礼让,否则小党完全没有参选区域立委的空间。
党外时代,中国国民党政权在台湾推动殖民独裁统治,台湾人存有被迫害的悲情,为了解除悲情,因而产生政治信仰,党外政治人物及支持者完全依赖政治信仰来拓展政治版图。中国国民党出身独裁政党,组织相当严密,但缺乏政治意识,选战完全依赖桩脚,掌控了绝大部分选票。党外人士缺乏资源,更没有人脉,选战气势远不如中国国民党。
后来党外人士组了民进党,也是以政治信仰为基础,组织的力量很薄弱。政治民主化之后,台湾人的悲情逐渐消失,政治信仰逐渐褪色。只是出身独裁政权的中国国民党,在政治民主化之后,也逐渐流失由桩脚掌控的选民,这些选民就流向民进党,促使民进党的政治版图大增,最后也像中国国民党一样,桩脚变成选战的主流。
民进党转型为组织性的政党,与中国国民党的同质性提升,政治信仰坚定的支持者另起炉灶,造成绿营小党林立,绿色小党扮演以前的党外组织及建党初期的民进党,完全以政治信仰为基础。现行的立委选举制度,抑制小党的成长,更严重的是绿色小党也出现质变。
太阳花学运时,很多学生及青年投入政治运动,多数台湾人感叹的表示,现代的年轻人比以前进步太多了,以前哪有那麽多人关心国家社会大事,这是不了解政坛的人才会这么说。以前从事学运会受到中国国民党迫害,现代的年轻人没有这种问题,所以多数人敢站出来投入政治运动。以前的学运基于政治信仰,只有奉献,无利可图,所以参与的人比较少,现代人加入政治运动,有机会分一杯羹,当然会有多人投入。
建党初期的民进党属革命团体,有固定目标,意图由少数人带领多数民众达到既定的目标。目前的民进党则转型为民主政党,争取选票,创建政治版图,分赃政治资源。反而绿色小党还保留革命团体的性质,朝著固定目标前进,这种政治生态对台湾前途有好处,只是绿色小党出现质变,其成员不是单纯为了政治信仰投入政党,有太多人是为了分一杯羹,造成小党难以成长。
绿色小党除了政治信仰外,还有很多人为了政治资源也投入政党,形成多元化的目标,因而很容易因个人的目标发生冲突,更形成内斗。绿色小党信誓旦旦的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,并责怪民进党背离建党时的精神,可是当民进党丢出一块骨头之后,立即投向民进党,原来口中喊的政治信仰只是口号。显然的,绿色小党难以成长。
(作者为中山大学退休教授、台湾安全促进会会长)
本文由:光速体育 提供